编者按: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十一届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中共榆林市委于2009年4月正式出台了《中共榆林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文联工作的意见》。《意见》充分论述了做好新时期文艺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文联在西部文化大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联领导的七条要求。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必将会对榆林“西部文化大市”建设,促进榆林文学艺术事业大繁荣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全省文联工作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文联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我市各级文联及所属各文艺家协会在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断繁荣我市文学艺术事业,加快实现“西部文化大市”建设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我市文联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文艺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联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各级文联及所属各文艺家协会,认真履行职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了人民团体的联络、协调、服务优势和在文艺创作、文艺评论、文艺评奖、国内外民间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业务优势以及人才资源优势,为促进文艺繁荣,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会员众多、门类齐全、分布广泛、知名度大、专业水平高、成绩卓著的文艺家队伍,成为推 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繁荣我市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七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联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榆林建设西部文化大市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文联一定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始终突出西部文化大市建设这一主题,牢牢抓住“出人才、出精品”的工作目标,努力创作更多弘扬民族精神、歌颂伟大时代、塑造美好心灵、鼓舞人民奋发向上的精品力作,全面开创我市文学艺术事业的新局面。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努力成为繁荣文艺的先锋,积极创作讴歌时代的文艺精品,努力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断开拓文艺的新境界,成为德艺双馨的表率,为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界人民团体在“西部文化大市”建设中的作用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艺事业、建设先进文化的主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界人民团体,要在党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建设“西部文化大市”这一主题扎实开展工作。
(一)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全市大局。当前我市正处在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全面推进“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文联要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本地区的发展目标,通过各种文艺创作,讴歌改革建设的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激励全市人民为改革发展而不懈奋斗;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建设和谐文化,陶冶道德情操,调整社会心理,培育和谐精神,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突出地方特色,多出人才、多出作品。坚持“三贴近”,努力创作有榆林特色、榆林风格、榆林气派的精品佳作,是我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改善条件,积极扶持和表彰文艺人才和文艺作品,形成优秀人才和文艺作品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精品力作,打响榆林文学艺术品牌。各县区要努力培养一批自己的文化名人,特别要积极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努力造就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文艺队伍,打造并彰显榆林特色的文化品牌。要结合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发展一批文化产业,从而形成文艺门类百花齐放、文艺创作异彩纷呈、文艺产业竞相发展的大好局面。
(三)发挥联络优势,履行桥梁职责。〖HT〗文联是人民团体,又是学术性的专家组织,具有开放性的组织优势和民间性的灵活特点。各专业内部的业务联系和学术权威性,构成了榆林对外联络的重要渠道。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重视和利用文学艺术界的人力资源优势,以文艺搭桥、借力发展等多种形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文联要充分发挥联络优势,在不断强化为团体会员、作家、艺术家服务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当好党委、政府的文化参谋。
(四)倡导德艺双馨,加强行业自律。各文艺家协会涵盖丰富的文艺门类,根据文艺发展形势,市级文艺家协会要进一步健全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树立文联在各文学艺术门类中的领导地位。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要在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上下功夫,有效地开展行业维权和行业自律;大力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文艺活动品牌工程、尖子人才培养工程、农村文化服务工程和自身建设工程;有计划地扶持具有潜质的青年创作骨干,培养造就文艺界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资金申报、项目资助、专业评奖制度,加强艺德建设,提倡德艺双馨,着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浓厚氛围。
(五)坚持专业导向,开展文艺普及。文联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人才资源库。各级文联要积极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基层开展采风活动,在获取创作素材的同时,积极开展文艺普及和专业导向工作,肩负起文化传承与普及的使命。在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下乡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让更多群众接受艺术的熏陶和启迪。
(六)加强文联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各级文联在主动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充分利用文联组织、人才、学术和民间优势,积极借鉴省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努力在突出地域文化和特色文化上做文章,挖掘新兴朝阳产业和新的增长点,走出一条利用社会力量办文化的新路子。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联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文艺工作坚持正确方向、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文艺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热心服务,大力支持,不断提高党领导文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重视发挥文联的作用,密切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联系,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努力成为他们的贴心人。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文联建设。各级党委要充分信任、热情支持,从组织上提升文联专业影响力。把文联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努力建立起机构设置健全、运转有序的全市文联工作体系,实现组织机构规范化;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文联工作队伍,实现干部队伍专业化;建立一套职责清楚、工作规范、效能显著的业务工作标准,实现业务工作效能化;建立一个基础设施基本齐全、保障措施有力的基层工作平台,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建立一个管理规范、工作落实、运作科学、奖罚分明的管理工作机制,实现管理制度化。
(二)各级党委要把文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一位副书记或常委具体分管,每年听取1—2次工作汇报,并及时给予指导,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以德才兼备和懂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要求,配齐配强文联领导班子。党委常委会议在研究重大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规划时,应吸收文联的主要负责人列席。
(三)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文联工作的领导。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联系同级文联工作,适时听取文联工作汇报,帮助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涉及文学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型文艺演出、展览活动,可委托和交付文联及所属各艺术家协会承办,以充分发挥文联联络文艺人才的特殊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委托文联负责对文学艺术各门类学术团体进行资格审查和执业技能评估鉴定工作。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文联文艺工作者参与文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重大事务的协商及民主监督等工作。
(四)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文艺家提供必要的创作条件,加大扶持青年文艺人才的力度。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文联的作用,有计划地加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工作,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抢救、保护和保存民间文化遗产。对老艺术家在创作和生活待遇方面要给予支持和帮助。文联系统的创作和活动经费要随着经济增长每年有所提高。各级财政部门要落实文联事业经费,尽可能增加各个文艺家协会的经费。文联是组织培育“五个一工程”等文艺精品和采风活动的职能部门之一,在组织文艺家体验生活、创作、评论、评奖和宣传活动中要重视发挥作用。市级有关部门要支持文联及所属各文艺家协会开展文艺活动,对文联举办和开展的各类文艺活动及组织采风、学术交流、展演、评奖等活动,要给予具体指导和切实支持。
(五)加强基层文联建设。切实加强县区文联和行业文联建设。尚未成立文联的县区,应根据建设西部文化大市的实际需要,创造条件,尽快健全县级文联机构并切实发挥作用。各县区文联应配备三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并具备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熟悉文艺工作特点,具有较强的“联络、协调、服务”能力和文学艺术专业辅导、普及创新能力。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和全区性行业系统要逐步成立文联组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和产品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在西部文化大市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加快文联及所属协会文艺活动场所和媒体阵地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文联组织创作和开展各项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条件。要把文联及所属协会的媒体阵地和文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公用事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逐步改善市、县文联及协会办公设施条件。
(七)健全完善文艺评奖机制。积极启动设立政府文艺奖,提倡社会团体、厂矿企业、社会力量为文艺家设立多种形式的文艺奖励,建立以政府奖为主导、学术性和社会化评奖共存的多渠道文艺奖励制度。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陕ICP备18015281号-2 技术支持:陕西丝路云融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电话:029-87907089 Email:SXWL907046@163.com 地址:西安市小寨东路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