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艺APP

陕西文联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榆林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亚平在全省文联负责人培训班上的发言

时间: 作者:

充分发挥文艺正能量 为建设文化大市助力

——在全省文联系统培训班上的发言材料

榆林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徐亚平

尊敬的吴丰宽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这次全省市、县区文联负责人培训班在榆林举办,这是省文联对榆林文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和极大鞭策。在此,我代表榆林文联党组、主席团对吴书记和省文联党组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同仁来榆林交流考察、传经送宝表示热忱的欢迎!

今天作为全国文联系统优秀个人在这里发言,我感到诚惶诚恐。2006年有幸参加全国第八次文代会,今年又被省文联党组推荐评为全国文联系统优秀个人,作为宣传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应做的工作,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这是上级组织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榆林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近年来有一些发展变化、取得一些成绩,这是榆林文联党组、主席团、文联机关干部齐心协力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无私奉献、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省文联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

下面,我就榆林市文联近年来在探索文联和文艺工作思路、完善自身建设、策划重大活动和全面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谈几点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依据文联和文艺工作实践,我们总结并归纳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工作思路

我们经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基层文联工作究竟怎搞?如何在新时期寻求突破?我们认为首先要准确定位、明确方向,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并提出一套符合榆林文联实际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用于指导我的行动。提出了“团结、进取、创新、奉献”的榆林文联精神,在榆林文联精神的感召下,文艺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越来越强,发展榆林文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空前高涨;提出了“联络、指导、协调、服务”的文联职能和“文联围着协会转,协会围着会员转,会员围着精品转”,“以活动促繁荣,以创新推精品 ”的工作思路,通过“三转”的工作思路,榆林文联推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艺的喜爱和对文联的认可,换来了党委政府对文联工作的支持和肯定。提出了“以做文联人为荣,以干文联事为乐”的自勉口号,榆林文联机关干部内部形成不比文凭比学习,不比职务比工作,不比索取比奉献的融洽氛围。实践证明,明确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为文联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会员生产创作营造了良好环境,也为榆林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加强文联自身建设,努力把文联机关打造成温馨和谐的文艺之家

榆林市文联多年来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和服务文艺的能力得到较大改观。

1、基层文联组织实现全覆盖。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榆林县(区)文联由过去的2个增加至12个,实现了基层文联组织网络全覆盖,文艺服务基层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切实体现服务功能、为协会工作创造条件。经过多方争取和努力,协会活动经费从无到有、逐渐增加,每个协会由2005年的5万元增加至今年的10万元;协会办公场所也已落实,两个协会一间办公室下半年即可启用;同时我们正积极争取公益性岗位,招聘部分大学生作为协会专职工作人员,以保障了协会活动的正常开展。

3、积极开展外联活动。我们先后与宜昌、苏州、秦皇岛、北京西城区、牡丹江、吕梁、庆阳、周口、鄂尔多斯等地文联和韩国清州艺委会建立友好关系,双方艺术家实行互访,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先后举办了“榆林——鄂尔多斯美术联展”、“榆林——吕梁书法联展”、“榆林——周口书法联展”、“中韩两国三地摄影联展”等学术交流活动。

4、办好一刊一网一简讯。坚持推进《陕北》杂志、榆林文艺网站、《榆林文联》简讯的革新,三大文艺阵地成为宣传和指导本土艺术家和协会、县(区)文联工作的重要窗口。

5、打造温馨和谐机关。201212月,榆林文联从成立以来一直使用的办公旧址——老街普惠泉巷搬迁至西沙青山西路汇金大厦,新址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大大提升了机关的服务能力。

在对待机关干部和艺术家上,我们多年来坚持“凡进必迎、凡走必送、凡喜必贺、凡病必看”,每年春节慰问看望知名老艺术家和离退休老同志,是文联机关真正成为文艺界的温馨和谐之家。对机关工作逐渐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布置工作有回声、办事结果要汇报;艺术创作求突破,机关工作讲规矩”。

三、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主题性文艺活动,为西部文化大市建设助力

活动是文艺工作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榆林文联及各协会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规模、有特色的大型文艺活动,为建设西部文化大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市文联成功地申办并承办了中国书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举办全国性艺术大展,这在榆林历史上第一次。这次活动既推动了我市书法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宣传榆林,提高榆林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07年,为了打造榆林的旅游品牌,市文联负责实施了榆林老街六楼了的“书法扮靓工程”,征集到全国著名书法家的题字30多件,制作成匾牌对联,悬挂六楼,供游人瞻观,使榆林老街的文化品位得到极大提升,深受市民好评。同时承办陕西文艺界“和谐陕西榆林行”大型采风活动和省作协“能源基地采风行”,两批近200多全省知名作家、艺术家来榆采风献艺。

2008年,我会具体承办了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10周年书法绘画摄影展”,在征集到的780多件作品中,评选出参展作品270件。这些作品突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主题,展示了榆林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2009年 ,我会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作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了“2009——中国画名家走进榆林作品展”。这是我市历史上举办的阵容最强、规格最高的的一次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我会携手八大协会主办了“书香榆林文艺周”活动,近30多个协办单位、近千名文艺工作者参与活动,到现场观看展演的干部群众达十数万之众十五项文艺活动门类齐全、各具特色接踵上演、异彩纷呈、洋洋大观,是市文联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大型文化活动

2011年,我会与市书协共同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了“诗意追寻——张胜伟书法作品展”,陕西省书法界和观展者都被作品的艺术力所感染,反响良好。这也是我会在推人才出精品战略中走出的重要一步。

2012年,我们与中国民协共同举办了“晋陕蒙优秀秧歌伞头选拔赛”,三省区六地市参赛选手充分展示民间优秀传统艺术,在擂台上竞相比拼技艺,整个活动组织严谨,圆满成功,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中国艺术报整版宣传,得到了中国民协和有关省市文联的高度评价。我会还隆重举办了纪念《讲话》发表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共推出四项纪念活动,成立了文联艺术团,在充分展示榆林文艺界重大成果的同时,进一步为文艺发展凝聚了人心,汇集了力量。

今年,我们与大众摄影杂志社共同主力了“推进榆林影像发展系列活动”,活动由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获奖作品榆林巡展、摄影名家大讲堂、推进榆林影像发展研讨会、我与摄影名家面对面四项内容组成。活动邀请了全国十多位摄影名家,周边省份的摄影发烧友慕名而来。通过五天的听、看、议、评,榆林摄影人度过了自己的重大节日。

同时我们与省民协共同承办了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玉石之路暨玉兵文化研讨会”,全国30多玉器研究专家学者云集榆林,是一次难得的全国高端学术研讨会。

于今年8月下旬举办的“望长安——榆林中青年书法十佳作品展”和11月举办的“榆林美术晋省展”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四、狠抓文艺精品生产创作,各艺术门类呈现出百花竞放的良好态势

推出优秀的文艺人才和优秀的文艺精品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人才意识,积极营造适宜于人才成长的土壤,以人才推精品,以精品促发展,一大批皆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文艺精品脱颖而出。作协会员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50多部,启动了百万文学基金。青年诗人梦野两度获得柳青文学奖,马建绪获得第六届老舍散文奖。舞协注重舞蹈的特色编排和理论创新,作品《吉祥腰鼓》荣获全国最高奖“群英奖”,《火火秧歌情》荣获CCTV全国第八届舞蹈大赛“优秀节目奖第七名”,《陕北秧歌实录》获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陕北民俗舞蹈诗话》获省科研成果一等奖;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将陕北秧歌搬上高校教材。剧协会员积极深入生活,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人生百态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多项奖励。如《米脂婆姨绥德汉》获得第九届文华奖特别奖;《山沟沟里的年轻人》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音协出版了《陕北道情艺术》专著;挖掘整理出版了《陕北民歌大全》一书,成为目前收集陕北民歌最全的一部辑著。王向荣,郭云琴、孙志宽,以及近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赵大地、罗翠莲、贺斌、王小怡、王二妮等一大批年轻民歌新秀,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美协相继出版了20种个人画册。摄协先后有25名会员出版了个人作品专辑,21名会员拿到了高级摄影师证书,3名会员获中国优秀摄影家称号, 8名会员的作品在平遥国际摄影展中展出,5名摄影家在第24届全国艺术摄影展览中有7组(幅)作品入展、获奖,其中金奖1名,铜奖2名。书协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书法骨干队伍。近年有23人加入中国书协,在全国专业书法大展中获奖、入展100多人次,2007年,榆林被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命名为“陕西书法名城”。剪纸、石雕、民间小调、陕北道情、陕北秧歌、陕北唢呐、陕北腰鼓等艺术奇葩,也呈争奇斗妍态势。绥德百人唢呐队以其宏大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音乐,获得好评;剪纸艺术在继承中创新,郭佩珍是陕北传统剪纸的典型代表,年轻一代以华月秀、张小梅、曹红霞为代表,她们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大奖。石雕艺术在鲍武文、李芝刚等石雕艺人的推动下,在全国影响逐步扩大,成为全国石雕市场的知名品牌。

榆林文联在新时期将继续秉承一贯的工作思路,以服务中心工作为第一要务,以服务协会会员工作为第一要素,以出人才出精品为第一目标,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我们也真诚希望与兄弟市县文联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希望大家多来榆林,多传经送宝,多对榆林的文联和文艺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最后借此机会,祝大家在榆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谢谢大家!

文联动态
采风交流
文艺评奖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陕ICP备18015281号-2 技术支持:陕西丝路云融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电话:029-87907089 Email:SXWL907046@163.com 地址:西安市小寨东路3号